第185章 “走吧,我们去开路。”
三月末,接近夏日温度的酷烈阳光倾泻而下,将绵延山峦与蜿蜒河流笼罩在一片蒸腾的氤氲之中。
一支三万人的军队,正沿着手绘地图上那道纤细而确定的墨线,在这片壮阔险峻的天地间沉默地移动。
从云天之上俯瞰,这支队伍仿佛一条巨蟒,在大地的褶皱间穿行。
车轮缓慢,步伐固执,人们的武器装备反射着炽烈阳光,形成一条断续闪烁的星河,与脚下深黛色的山岩和远方翠绿的河谷形成强烈对比。
在这条由血肉与钢铁构成的河流中,每一个个体都融化在集体的洪流里。
汗水刚从额角渗出,即刻便被炙热的空气蒸干,只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。沉重的脚步声汇聚成一种持续而沉闷的低吼,压过了山间的蝉鸣与风啸——那是三万道步伐踏碎碎石、碾过泥土的节奏,是这片寂静山河间唯一的主旋律。
一个人翻山是一码事,一群人翻山是另一码事。
一支军队翻山呢?
当三万人接续着经过陡峭的隘口,身影被嶙峋的怪石切割又重组,地图上轻描淡写的一道弯折,于他们而言就是半日的艰险攀爬。
他们从湍急河流中穿过,,地图上那一条优雅的蓝色曲线,就化作无数朵溅起的浑浊浪、浪中的肉食性鱼类,还有水中时隐时现的毒蛇。如果口渴取水,还必须长时间加热,以防水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。
队首已经下了山,队尾还没上山,这是常态。一路上的复杂地形、天气、饮食保障……都是问题。
聂维扬倒是不用操心这个,他毕竟不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。但贺康就不一样了,毕竟他真的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……
第一天,贺康在发愁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。
第二天,贺康在发愁队伍里人与人的关系。
第三天,贺康找到聂维扬,吐槽道:“三万人,各职业都有,虽然能进入这支队伍的,身体素质都不低,但单论步距和跑速都不一样,走的时间越长,越能暴露出问题。”
聂维扬点头。是的,这是前期要面对的问题之一。
毕竟新编的部队包含了部队原有军人与新选拔的战斗职业者,两者又都分各类不同职业,每个大类下的具体职业区分还不一样,就职大众职业的还好,一些小众职业根本没办法正常融入战斗序列。
这事儿……如果不分编,就只能靠练和厮杀解决。
但现在没那么多时间。
“如果你乐意的话,分编吧。”他说,“把速度最快的交给我,我带他们去前头开路。队伍的整体行进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那部分,这些人的速度被浪费了。”
贺康愣了一下,忽然露出一个笑容:“你知道,主动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会带来什么吗?”
“会带来不怎么好的后果。”聂维扬说。
在地球,揽责任,这三个字无论是放在学校,还是职场,亦或者整个社会面,都不会通往一个好结果。
“但这里是新世界。”聂维扬平静地叙述,“在奔赴战场的路上,我们都应该早日抛弃那点儿权责思维。”
“责任分派是有必要的。”
“没说它没必要。只是我不介意去替你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”聂维扬轻声道,“当一件事对所有人好,我很少去想它对我个人的影响。当然,只是我自己如此——顺便说,再过几年,这支队伍能活着的人不会有十分之一,你信吗?”
贺康的笑容消失了。他紧紧盯着聂维扬的眼睛,即使两秒后就不由得移开目光,他的愤怒与不满也还是传达到位了。
“别紧张。”聂维扬说,“我们每个人都会死,或早或晚。重要的是,我们要死得其所。”
这段对话没有其他人听见,贺康也没有当场答应,只是次日,他再次穿过整齐前进的队伍,找到了聂维扬。
“我同意分编。”贺康开门见山,“这速度太慢了。我儿子今年十七岁了,四月过生日,我还得去给他庆祝呢。”
好吧,真实原因自然不是这样,聂维扬从他脑海中听到了很多信息:任务、责任、效率……等等等等。
这是一个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,贺康没有贸然听从任何人的建议,而是认真思考过,才说了这么一段话。
“预祝他生日快乐。”聂维扬微笑道。
分编给他的人手多数是高速类战斗职业者,少数是高速的同时又拥有潜行能力。
鉴于这种定位,寒江雪和易简都被留在了队伍里,反正这两人也携带了幻灵,只要它们能活得好好的,三人之间就能互相发送信息。
至于许芙,她留在故市——她的能力太重要了。即使信息的发送有延迟,她的途径也已经是当前最好的通讯手段之一。她正在配合故市一些学者,研究前文明人类的精神力使用技巧,还有原人语:研究原人语,是研究前文明文化与科技的必要前置条件。
只要能解决阅读理解的难题,人类就可以不靠系统翻译、绕过系统可能省略很多信息甚至拒绝翻译某些文章的问题,从而独立理解前文明的文字记录。
事实也的确有一些学者一直在对付它,只是他们在考察工作之外,通常深居简出轻易不见人罢了。
聂维扬还挺期待他们早日研究出点儿新东西,毕竟辨知系列技能显然来自前文明人类,这正是他们精神交互能力的某种体现。
此刻,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气味——被烈日曝晒后的尘土味、被踩踏的野草汁液味、金属的灼热味,以及三万人聚集在一起所产生的、无法掩盖的体味。
偶尔有军官的号令声像钟声一样敲打在沉闷的空气里,整条“巨蟒”便随之某一部分微微调整,继续沿着地图上那条无形的指引,向着未知的前方,顽强地攀行。
聂维扬带着两百人离开了大部队。
他没有骑上幸运签,而是步行向前,同时看着手里的地图。
地图是一种冷静而抽象的东西,它不会标注出每一块滚落的碎石,也不会记录每一滴砸在黄土上的汗珠。这支军队正用三万人的脚步,无比具体地、沉重地,丈量着图纸与现实之间,那漫长而酷热的距离。
而速度够快的人,需要走在它之前,测定道路的正确与错误,直面更大的危险。放在古时候这叫斥候,至于现在……
聂维扬回头看了一眼,在他背后,男女老少形形色色的脸面向他,这是一支不算漂亮的队伍,不整齐、不强悍,只是够快、做事够利索、人也够勇敢。
他也不知道,这样一支队伍应该叫什么。
他只是说:“走吧,我们去开路。”
(本章完)
三月末,接近夏日温度的酷烈阳光倾泻而下,将绵延山峦与蜿蜒河流笼罩在一片蒸腾的氤氲之中。
一支三万人的军队,正沿着手绘地图上那道纤细而确定的墨线,在这片壮阔险峻的天地间沉默地移动。
从云天之上俯瞰,这支队伍仿佛一条巨蟒,在大地的褶皱间穿行。
车轮缓慢,步伐固执,人们的武器装备反射着炽烈阳光,形成一条断续闪烁的星河,与脚下深黛色的山岩和远方翠绿的河谷形成强烈对比。
在这条由血肉与钢铁构成的河流中,每一个个体都融化在集体的洪流里。
汗水刚从额角渗出,即刻便被炙热的空气蒸干,只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。沉重的脚步声汇聚成一种持续而沉闷的低吼,压过了山间的蝉鸣与风啸——那是三万道步伐踏碎碎石、碾过泥土的节奏,是这片寂静山河间唯一的主旋律。
一个人翻山是一码事,一群人翻山是另一码事。
一支军队翻山呢?
当三万人接续着经过陡峭的隘口,身影被嶙峋的怪石切割又重组,地图上轻描淡写的一道弯折,于他们而言就是半日的艰险攀爬。
他们从湍急河流中穿过,,地图上那一条优雅的蓝色曲线,就化作无数朵溅起的浑浊浪、浪中的肉食性鱼类,还有水中时隐时现的毒蛇。如果口渴取水,还必须长时间加热,以防水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。
队首已经下了山,队尾还没上山,这是常态。一路上的复杂地形、天气、饮食保障……都是问题。
聂维扬倒是不用操心这个,他毕竟不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。但贺康就不一样了,毕竟他真的是这支队伍的负责人……
第一天,贺康在发愁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。
第二天,贺康在发愁队伍里人与人的关系。
第三天,贺康找到聂维扬,吐槽道:“三万人,各职业都有,虽然能进入这支队伍的,身体素质都不低,但单论步距和跑速都不一样,走的时间越长,越能暴露出问题。”
聂维扬点头。是的,这是前期要面对的问题之一。
毕竟新编的部队包含了部队原有军人与新选拔的战斗职业者,两者又都分各类不同职业,每个大类下的具体职业区分还不一样,就职大众职业的还好,一些小众职业根本没办法正常融入战斗序列。
这事儿……如果不分编,就只能靠练和厮杀解决。
但现在没那么多时间。
“如果你乐意的话,分编吧。”他说,“把速度最快的交给我,我带他们去前头开路。队伍的整体行进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那部分,这些人的速度被浪费了。”
贺康愣了一下,忽然露出一个笑容:“你知道,主动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会带来什么吗?”
“会带来不怎么好的后果。”聂维扬说。
在地球,揽责任,这三个字无论是放在学校,还是职场,亦或者整个社会面,都不会通往一个好结果。
“但这里是新世界。”聂维扬平静地叙述,“在奔赴战场的路上,我们都应该早日抛弃那点儿权责思维。”
“责任分派是有必要的。”
“没说它没必要。只是我不介意去替你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”聂维扬轻声道,“当一件事对所有人好,我很少去想它对我个人的影响。当然,只是我自己如此——顺便说,再过几年,这支队伍能活着的人不会有十分之一,你信吗?”
贺康的笑容消失了。他紧紧盯着聂维扬的眼睛,即使两秒后就不由得移开目光,他的愤怒与不满也还是传达到位了。
“别紧张。”聂维扬说,“我们每个人都会死,或早或晚。重要的是,我们要死得其所。”
这段对话没有其他人听见,贺康也没有当场答应,只是次日,他再次穿过整齐前进的队伍,找到了聂维扬。
“我同意分编。”贺康开门见山,“这速度太慢了。我儿子今年十七岁了,四月过生日,我还得去给他庆祝呢。”
好吧,真实原因自然不是这样,聂维扬从他脑海中听到了很多信息:任务、责任、效率……等等等等。
这是一个权衡利弊之后的决定,贺康没有贸然听从任何人的建议,而是认真思考过,才说了这么一段话。
“预祝他生日快乐。”聂维扬微笑道。
分编给他的人手多数是高速类战斗职业者,少数是高速的同时又拥有潜行能力。
鉴于这种定位,寒江雪和易简都被留在了队伍里,反正这两人也携带了幻灵,只要它们能活得好好的,三人之间就能互相发送信息。
至于许芙,她留在故市——她的能力太重要了。即使信息的发送有延迟,她的途径也已经是当前最好的通讯手段之一。她正在配合故市一些学者,研究前文明人类的精神力使用技巧,还有原人语:研究原人语,是研究前文明文化与科技的必要前置条件。
只要能解决阅读理解的难题,人类就可以不靠系统翻译、绕过系统可能省略很多信息甚至拒绝翻译某些文章的问题,从而独立理解前文明的文字记录。
事实也的确有一些学者一直在对付它,只是他们在考察工作之外,通常深居简出轻易不见人罢了。
聂维扬还挺期待他们早日研究出点儿新东西,毕竟辨知系列技能显然来自前文明人类,这正是他们精神交互能力的某种体现。
此刻,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气味——被烈日曝晒后的尘土味、被踩踏的野草汁液味、金属的灼热味,以及三万人聚集在一起所产生的、无法掩盖的体味。
偶尔有军官的号令声像钟声一样敲打在沉闷的空气里,整条“巨蟒”便随之某一部分微微调整,继续沿着地图上那条无形的指引,向着未知的前方,顽强地攀行。
聂维扬带着两百人离开了大部队。
他没有骑上幸运签,而是步行向前,同时看着手里的地图。
地图是一种冷静而抽象的东西,它不会标注出每一块滚落的碎石,也不会记录每一滴砸在黄土上的汗珠。这支军队正用三万人的脚步,无比具体地、沉重地,丈量着图纸与现实之间,那漫长而酷热的距离。
而速度够快的人,需要走在它之前,测定道路的正确与错误,直面更大的危险。放在古时候这叫斥候,至于现在……
聂维扬回头看了一眼,在他背后,男女老少形形色色的脸面向他,这是一支不算漂亮的队伍,不整齐、不强悍,只是够快、做事够利索、人也够勇敢。
他也不知道,这样一支队伍应该叫什么。
他只是说:“走吧,我们去开路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