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庐书院,水榭书屋。
文士王承初手持典籍,站在讲台之上,字句鏗鏘有力,给台下学生引经据典,释文解疑。
正如贵妃党中鱼龙混杂,云庐书院其实同样並非铁板一块。
大体上说,云庐书院分为入世派和出世派。
入世派代表便是楚相魏淳,出世派代表是书院院长、大儒沈明修、杨正道等人。
作为杨正道的高徒,王承初是出世派的拥躉之一。
他认为,朝堂利慾薰心,常常违背本心,不利於儒道修行,因而主做学问,收徒传道,做顺心事,以“德行”而非“政绩”入世。
同样可以做到“入世救民”的儒道初衷。
不过,云庐风气开放,入世派和出世派並非是打生打死的关係。
比如沈明修主张出世,而他的学生陈锦玉主张入世。
王承初虽然主张出世,但他的学生蔡从简却参加科举,主张入世。
课堂间隙,蔡从简出现在水榭书屋。
“老师。”
“得义?你不是暂缓修行,居家备考吗?”
蔡从简道:“学生確实在备考殿试,但重读经典,有一处困惑,来找老师解惑。”
王承初讚许点头,招呼课堂弟子们自习,隨后独自给蔡从简开小灶。
申时末,书院散学。
学子们各自回家。
程若寧合上书本,让她的丫鬟兼书童小雨收拾好书匣。
二女走了不一会,便听身后传来脚步声。
“若寧师妹!”
来者正是蔡从简。
“师妹留步,我方才听到了一件大好事。”
程若寧:“何事让师兄兴奋至此?”
“之前那首诗,终於叫许公子补完了。方才师祖特地命人告诉老师,我正巧就在旁边。”
蔡从简不经意地炫耀了一下他在师门的地位。
不过,程若寧似乎不关注別的,只问诗道:“后半首是什么?”
蔡从简平復心情,一字一句將“赠杨正道”给念了出来。
“確实是好诗,比师兄最好的几首也不遑多让吧?”
蔡从简摆手:“若论诗词,我確实不如许公子,但诗词一途,毕竟是小道。科举仕途,治国之法,才是大道。”
借著这股气势,蔡从简说出了他一直想说的话:“若寧师妹,我若能殿试高中鼎甲,你可愿……”
程若寧脸色不善。
她不认为诗词是什么“小道”,因而对蔡从简的说法很是不满。
当下也不打算给蔡从简什么面子,直接道:“有什么事,等师兄殿试结束再说吧。师兄现在就別一心二用,分心惦念其他了。”
蔡从简看著程若寧逐渐远去的美好背影,心里暖暖的。
“师妹特地关心我的殿试成绩,她果然还是在乎我的。我定不叫她失望!”
程府马车中,丫鬟小雨低声道:“小姐,我刚才好像看到了阿升。”
“阿升?”程若寧反问道。
“嗯。何府的小廝,时常给书墨少爷驾车。”
“哦。”
程若寧应了一声,反应了一会儿,顿时发觉不对。
“你是说,何书墨的马夫出现在云庐书院?”
丫鬟小雨立马改口:“可,可能是奴婢眼拙,当时天色黄昏,很有可能是认错人了。”
“嗯。”程若寧並没有將此事放在心上。
阿升老实巴交,是个很寻常的汉子,丟人群里绝不会让人多看一眼,小雨认错了很正常。
退一步来说,何书墨那傢伙来书院干嘛?
求学吗?
何书墨会求学?
绝不可能。
与其让她相信,何书墨勤学好问,还不如让她相信,有五姓女甘心倒贴嫁入何家。
至少后者,凭藉何书墨的顏值,和谢姨的娘家势力,还真有那么一点可能性。
……
如果说,每到清晨,云麓山庄云雾繚绕,是为人间仙境。
那么位於山庄后园的雅舍,便是这方仙境中的圣地。
此处幽静平阔,溪水潺潺,是极佳的放鬆养心之地。
当年,云麓山庄还是避暑行宫,未改成书院之时,后山雅舍便是楚帝及其最宠爱的妃子的清居之地。
此时,云庐书院,后山雅舍。
一位丫鬟打扮的姑娘,手持信件,轻手轻脚推开房门。
房內布置简单,清香扑鼻。
很有一种化繁为简,返璞归真的造诣蕴含在其中。
丫鬟轻脚走到一处半透的云母屏风前。
对屏风后的人影小声道:
“先生,老先生杨正道给院长致信,说要把咱们书院的『坪山阁』改为『孤山寺』,把『墨嵐亭』改为『贾山亭』。那个,杨老先生还说,最好兴建一座白沙堤,替后世学子提前预防山中水患。”
屏风后的人影微微一动。
身姿变幻之下,曲线曼妙,不难看出,这位“先生”是一位少见的“女子先生”。
“知道了,放著吧。”
女先生轻柔嗓音,从屏风后方传来。
这声音犹如甘甜山泉般沁人心脾,不见其人,只闻其声,便能推断,这女先生必然气质出尘,姿容不凡。
待到丫鬟离去。
屏风后又传来一声不解低语。
“杨师兄这是改性了吗?怎么不赏诗词,反而关心起书院建筑了?”
……
御廷司,勇武营营房。
带刀使者唐智全在堂中来回踱步。
从左走到右,从右走到左。
有一说一,他那个“卷宗藏线,布置偽证,行走上鉤,衙门反转,大牢坐穿”的计划,堪称天衣无缝。
唯一的一个小缺点,是他完全低估了何书墨的摆烂程度。
线索就藏在卷宗里,卷宗就放在勇武营。
结果这小子硬是看都不看。
这就好像,你是一个猎人,放了肉,做了陷阱,等老虎闻到肉过去送人头。
万事俱备。
结果,老虎不饿。
这肉它就是不吃。
咋办?
“既然他自己不来吃,那老子就只好把肉塞他嘴里了。”
次日,何书墨按时来到勇武营点卯。
一进门,就看到兴高采烈的刘富和吕直。
由於何书墨背负调查靖安知县的必死任务,因此刘富和吕直对他充满同情,態度大变。
再不是起初那种互相不服的状態,而是时不时指点他几句,希望他死的好看点。
“何老弟,你看我们找到了什么?”
“什么?”
“线索!你查靖安县案子的希望!”
何书墨凑过去,瞄了一眼二人手里的卷宗。
发现其中记载的事情错漏百出,与小说中描写的靖安知县很不一样。
何书墨质疑:“这线索有用?”
“怎么没用,这不明摆著吗?你就按上面记录的那几个人去查。凭哥哥我多年查案经验,一定能问出有用的!”
“就是,我们两个骗你干嘛?这卷宗还是偶然发现的。”
何书墨不想解释,道:“靖安那案子我自己有头绪,你们先別管了。等好消息吧。”
“这……”
吕直和刘富面面相覷。
吕直:“他真有头绪?”
刘富一口咬死:“他有个屁!线索摆脸上他都看不见,这样能破案?他要能把案子破了,老子大出血,请哥几个去教坊司爽一把!”
文士王承初手持典籍,站在讲台之上,字句鏗鏘有力,给台下学生引经据典,释文解疑。
正如贵妃党中鱼龙混杂,云庐书院其实同样並非铁板一块。
大体上说,云庐书院分为入世派和出世派。
入世派代表便是楚相魏淳,出世派代表是书院院长、大儒沈明修、杨正道等人。
作为杨正道的高徒,王承初是出世派的拥躉之一。
他认为,朝堂利慾薰心,常常违背本心,不利於儒道修行,因而主做学问,收徒传道,做顺心事,以“德行”而非“政绩”入世。
同样可以做到“入世救民”的儒道初衷。
不过,云庐风气开放,入世派和出世派並非是打生打死的关係。
比如沈明修主张出世,而他的学生陈锦玉主张入世。
王承初虽然主张出世,但他的学生蔡从简却参加科举,主张入世。
课堂间隙,蔡从简出现在水榭书屋。
“老师。”
“得义?你不是暂缓修行,居家备考吗?”
蔡从简道:“学生確实在备考殿试,但重读经典,有一处困惑,来找老师解惑。”
王承初讚许点头,招呼课堂弟子们自习,隨后独自给蔡从简开小灶。
申时末,书院散学。
学子们各自回家。
程若寧合上书本,让她的丫鬟兼书童小雨收拾好书匣。
二女走了不一会,便听身后传来脚步声。
“若寧师妹!”
来者正是蔡从简。
“师妹留步,我方才听到了一件大好事。”
程若寧:“何事让师兄兴奋至此?”
“之前那首诗,终於叫许公子补完了。方才师祖特地命人告诉老师,我正巧就在旁边。”
蔡从简不经意地炫耀了一下他在师门的地位。
不过,程若寧似乎不关注別的,只问诗道:“后半首是什么?”
蔡从简平復心情,一字一句將“赠杨正道”给念了出来。
“確实是好诗,比师兄最好的几首也不遑多让吧?”
蔡从简摆手:“若论诗词,我確实不如许公子,但诗词一途,毕竟是小道。科举仕途,治国之法,才是大道。”
借著这股气势,蔡从简说出了他一直想说的话:“若寧师妹,我若能殿试高中鼎甲,你可愿……”
程若寧脸色不善。
她不认为诗词是什么“小道”,因而对蔡从简的说法很是不满。
当下也不打算给蔡从简什么面子,直接道:“有什么事,等师兄殿试结束再说吧。师兄现在就別一心二用,分心惦念其他了。”
蔡从简看著程若寧逐渐远去的美好背影,心里暖暖的。
“师妹特地关心我的殿试成绩,她果然还是在乎我的。我定不叫她失望!”
程府马车中,丫鬟小雨低声道:“小姐,我刚才好像看到了阿升。”
“阿升?”程若寧反问道。
“嗯。何府的小廝,时常给书墨少爷驾车。”
“哦。”
程若寧应了一声,反应了一会儿,顿时发觉不对。
“你是说,何书墨的马夫出现在云庐书院?”
丫鬟小雨立马改口:“可,可能是奴婢眼拙,当时天色黄昏,很有可能是认错人了。”
“嗯。”程若寧並没有將此事放在心上。
阿升老实巴交,是个很寻常的汉子,丟人群里绝不会让人多看一眼,小雨认错了很正常。
退一步来说,何书墨那傢伙来书院干嘛?
求学吗?
何书墨会求学?
绝不可能。
与其让她相信,何书墨勤学好问,还不如让她相信,有五姓女甘心倒贴嫁入何家。
至少后者,凭藉何书墨的顏值,和谢姨的娘家势力,还真有那么一点可能性。
……
如果说,每到清晨,云麓山庄云雾繚绕,是为人间仙境。
那么位於山庄后园的雅舍,便是这方仙境中的圣地。
此处幽静平阔,溪水潺潺,是极佳的放鬆养心之地。
当年,云麓山庄还是避暑行宫,未改成书院之时,后山雅舍便是楚帝及其最宠爱的妃子的清居之地。
此时,云庐书院,后山雅舍。
一位丫鬟打扮的姑娘,手持信件,轻手轻脚推开房门。
房內布置简单,清香扑鼻。
很有一种化繁为简,返璞归真的造诣蕴含在其中。
丫鬟轻脚走到一处半透的云母屏风前。
对屏风后的人影小声道:
“先生,老先生杨正道给院长致信,说要把咱们书院的『坪山阁』改为『孤山寺』,把『墨嵐亭』改为『贾山亭』。那个,杨老先生还说,最好兴建一座白沙堤,替后世学子提前预防山中水患。”
屏风后的人影微微一动。
身姿变幻之下,曲线曼妙,不难看出,这位“先生”是一位少见的“女子先生”。
“知道了,放著吧。”
女先生轻柔嗓音,从屏风后方传来。
这声音犹如甘甜山泉般沁人心脾,不见其人,只闻其声,便能推断,这女先生必然气质出尘,姿容不凡。
待到丫鬟离去。
屏风后又传来一声不解低语。
“杨师兄这是改性了吗?怎么不赏诗词,反而关心起书院建筑了?”
……
御廷司,勇武营营房。
带刀使者唐智全在堂中来回踱步。
从左走到右,从右走到左。
有一说一,他那个“卷宗藏线,布置偽证,行走上鉤,衙门反转,大牢坐穿”的计划,堪称天衣无缝。
唯一的一个小缺点,是他完全低估了何书墨的摆烂程度。
线索就藏在卷宗里,卷宗就放在勇武营。
结果这小子硬是看都不看。
这就好像,你是一个猎人,放了肉,做了陷阱,等老虎闻到肉过去送人头。
万事俱备。
结果,老虎不饿。
这肉它就是不吃。
咋办?
“既然他自己不来吃,那老子就只好把肉塞他嘴里了。”
次日,何书墨按时来到勇武营点卯。
一进门,就看到兴高采烈的刘富和吕直。
由於何书墨背负调查靖安知县的必死任务,因此刘富和吕直对他充满同情,態度大变。
再不是起初那种互相不服的状態,而是时不时指点他几句,希望他死的好看点。
“何老弟,你看我们找到了什么?”
“什么?”
“线索!你查靖安县案子的希望!”
何书墨凑过去,瞄了一眼二人手里的卷宗。
发现其中记载的事情错漏百出,与小说中描写的靖安知县很不一样。
何书墨质疑:“这线索有用?”
“怎么没用,这不明摆著吗?你就按上面记录的那几个人去查。凭哥哥我多年查案经验,一定能问出有用的!”
“就是,我们两个骗你干嘛?这卷宗还是偶然发现的。”
何书墨不想解释,道:“靖安那案子我自己有头绪,你们先別管了。等好消息吧。”
“这……”
吕直和刘富面面相覷。
吕直:“他真有头绪?”
刘富一口咬死:“他有个屁!线索摆脸上他都看不见,这样能破案?他要能把案子破了,老子大出血,请哥几个去教坊司爽一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