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 106:开袋得宝,红尘遁身
陈晋运转功法,施展意念,可惜法力到底绵薄,无法幻化。要是雄厚的话,一念生像,可变成一头老鹰,一口便将那禁制蛇形给啄碎,破解开来。
当下没有那般实力,便将法念来慢慢消磨,虽然慢了些,但效果尚可,看这样子,大概五天之内,即可开启宝袋。
如此一来,就无需请魁星神君开眼了,免得消耗其神性。
而且自己动手来做此事,可以获得很好的锻炼机会。
一举两得。
到了第二天,行装收拾完毕,陈晋留下一半侍卫,负责保护和协助大伯他们搬家、迁徙等。
他则与郭瑷分乘两辆马车出发,启程去往州城。
离开村口之际,不禁回头顾望,朝着送别的乡人们挥一挥手。
仿佛与过去告别,微微有些离愁别绪。
目送马车远去,乡人们情绪复杂:有不舍、有羡慕、有忐忑、有惧怕……
赵县令被杀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了。
第一反应,众人都是欢天喜地。
他们深受压迫剥削,苦赵县令久矣;
第二反应,就变得担心畏惧起来。
毕竟死了一位七品县令,而且似乎与乡上有些牵连,万一朝廷震怒,发兵来剿,该如何是好?
转念又想,如果此事真得是陈晋做下的,自有陈家在前头顶着。况且陈晋是认祖归宗的人,身份地位大不相同,有门阀作为靠山,肯定能把事情摆平的。
说不定,还是上面的意思呢。
否则的话,单靠陈晋一个人,即使高中解元,也不可能是赵县令的对手。
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,又手握实权……
众人怎么想,陈晋俱不知道,也不在意,只坐在马车内休息养神,然后破解禁制。
这一路无话,也是平平安安的。
就在抵达州城的前一夜,终于大功告成。
通过不懈的努力,壶天袋口的那道毒蛇禁制被破解,门户打开,显露出藏在里头的事物。
最先映入眼帘的,依然是金光灿烂的一片,一块块金条堆积如山,瞧着就令人目眩神迷。
在这王朝盛世,金银财宝,始终属于硬通货。
不敢说能买到任何东西,但大部分的东西,都有着一个价格标签贴在上面。
有时候不是买不到,而是给的价钱不到位,如此而已。
和古先生的那口壶天袋差不多,马老的壶天袋中,金条也是占据了三分之二左右的空间。
看来这些旁门术士都有敛财藏宝的习惯。
实属正常。
仙道缥缈,长生遥遥无期,到头来,想要养老,想要后半辈子衣食无忧,还是赚钱最重要。
陈晋目光搜寻,很快找到一卷古朴的帛书,念头一动,将之摄出到外面来。
《三千红尘遁身术》。
他精神一振,检查无害后,开始翻阅。
一看之下,得知这是一门关于如何收敛气机,隐藏身形的遁法,也就是凡俗市井中津津乐道的《隐身术》。
只可惜,马老获得的这份为残本,并不完整,多有语焉不详之处。
虽为残本,但只要是真本,就能进行修炼。
至于最后能学到几分本事,就得看个人的天赋悟性了。
陈晋吸一口气,当即坐得端正,摒弃杂念,开始学习起来……
……
州城,陈氏祖地。
议事大厅,灯火通明。
气氛颇有几分火药味。
“陈晋这是要干什么?简直胆大包天,无法无天了!”
第二房家主陈寿治率先发难,神态激动,白胡子都翘了起来。
“可不是?他这般做法,等于坏了规矩,太不顾大局了。这样的话,很容易会激发两家矛盾,继而全面开战,那就不可收拾。”
说话的是第四房家主陈寿全。
第三房家主陈寿斌望着陈寿年,沉声发问:“老六,现在大家都在这,面对列祖列宗,你对灯火说,这件事,到底是不是你的指使?”
陈寿年坦然道:“不是。陈晋这趟衣锦还乡,我对他的嘱咐只有八个字‘一路平安,谨言慎行’。”
陈寿斌哼一声:“如果没有你的授意,以及派遣人手协助,光靠陈晋一人,怎么可能做得成此等大事?”
陈寿年一耸肩:“对呀!既然认为他做不到,为何你们都一口咬定是他做的呢?就不能是别人?赵家向来骄横,树敌众多;赵五郎施政严苛,害得百姓家破人亡,民众恨之入骨,想杀他的人多得是。”
陈寿治冷笑道:“普通的人能得手?”
陈寿年淡然道:“那赵五郎虽然文武双全,但也只是血肉之躯,挨一刀会伤,受一箭会死,有什么大惊小怪的。”
“谍报信息说得很清楚,赵五郎乃是被神法害死。”
“这就更好解释了,陈晋堂堂读书人,新科举子,你认为他会神法?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,王朝禁令,为官者能文武双全,能炼气养生,但不许修习左道神法。犯禁者,轻则罢黜,重则视为妖人,直接问斩。”
上首的老族长陈寿齐一摆手,开口道:“老六,你不用拿朝廷禁令说事。政令法规,哪一条允许官员们贪腐了?可还不是蔚然成风……不对!现在咱们聚在一起,要谈的不是那些事,老六,你勿要顾左右而言他。”
陈寿年很无辜地道:“我从没有岔开话题。我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白:首先,赵五郎被神法害死;其次,陈晋不会神法;最后,我派遣护送的都是武者侍卫,根本没有会神法的。而且我家里的情况你们也清楚,供奉都养不起了,去哪寻这么一位神法高人来?”
诸人闻言,面面相觑,沉吟起来。
皆因陈寿年所说的有理有据,合乎逻辑。
陈寿齐伸手撸了撸胡须:“如今的问题是瓜田李下,陈晋的嫌疑太过于明显,很难自证清白。”
陈寿年冷笑一声:“族长,请问一句,为何陈晋要自证清白?就因为衣锦还乡,碰巧赵五郎被杀,他就成为嫌疑人了?赵家方面如何怀疑,是他们的事。咱们自己怎地也怀疑上了?岂不是惹外人看笑话,令自家人寒心?”
陈寿齐解释道:“老六,我不是那个意思。你应该明白此事非同小可,性质极为恶劣。不管是赵家,还是朝廷,都会缉捕严查。在此之前,咱们是不是应该先问清楚,通一通气,好有个应对之策?”
“所以呢?”
“今晚在这,灯火在上,我们问过你了。他日等陈晋回来,我们会带他进入祠堂,当着宝鉴问他,只要通过了问心考核,就表明此事与陈晋无关。赵家方面,朝廷方面,宗族自会出面应付。”
陈寿年目光一闪:“那就等陈晋回来后再说。”
陈寿齐正色道:“老六,此乃族规,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族规之上。否则的话,坏了规矩,人心就都坏了,再无法约束起来。”
陈寿年点点头:“我明白。”
第二天晌午时分,陈晋一行进入州城,返回祖地。
首先回到陈寿年的府上。
陈寿年满脸笑容地接待,命令厨房设宴洗尘,并留陈晋在厅上喝茶。
他则来到后面,单独接见苏振,听取汇报。
苏振毫无隐瞒,原原本本地将事情经过道出,主要两件事,一件是陈晋拔刀斩杀恶犬;一件是陈晋金蝉脱壳地留在县城,命人在乡上设伏,精准伏杀了马老。
而就在当晚,赵县令横死。
听毕,陈寿年心里已经有了几分猜测。
第一件事不算隐秘,毕竟有那么多人旁观目睹;在第二件事上,陈晋用的招数不算多高明,但十分巧妙地制造了一个不在场的证据。
有些事情,证据其实不重要;
但有些时候,证据又很重要……
看似矛盾,实则能够统一理解。
事到如今,陈寿年所能想到的,要么是陈晋深藏不露;要么是陈晋身边另有高人。
他早知道陈晋身上藏着秘密,却没想到这秘密藏得这么深,这么大。
一不留神,就整出件大事来。
堂堂名门嫡传,七品县令主官,不明不白地死在县衙后宅,肯定会令朝廷震怒,派遣巡抚钦差下来办案。
到时候,不知会掀起多少风波,又会牵扯多少人员?
但转念一想,此事最为精妙的地方,在于赵五郎是被神法害死的。
自从大乾立国,一直以来,对于旁门左道,以及野庙淫祀等都治理甚严,每隔数年,便进行一番镇压清剿。
连番清剿打击之下,使得那些奇人术士难以立足,居然纷纷投靠到门阀中来,成为门客,或者幕僚。
渐渐地,就形成了当前的局势。
有了诸多门客幕僚的加入,名门世家的势力开始膨胀起来,隐隐成为王朝隐患。
其实庙堂之上,也没停止过对门阀的打压。
只不过很多问题都是从当年开国之际便遗留下来的,尾大不掉,无法轻易解决。
到了如今,帝王家内部同样问题丛生,正应了那句老话: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。
言归正传,陈寿年琢磨着其中要害关节,让苏振下去后,再来找陈晋到书房叙话,开口便问:“陈晋,你对于人道中兴是甚看法?”
陈晋知道其意有所指:“请六大爷赐教。”
陈寿年看着他,慢慢道:“是法度、是礼制、是道德。”
(本章完)
陈晋运转功法,施展意念,可惜法力到底绵薄,无法幻化。要是雄厚的话,一念生像,可变成一头老鹰,一口便将那禁制蛇形给啄碎,破解开来。
当下没有那般实力,便将法念来慢慢消磨,虽然慢了些,但效果尚可,看这样子,大概五天之内,即可开启宝袋。
如此一来,就无需请魁星神君开眼了,免得消耗其神性。
而且自己动手来做此事,可以获得很好的锻炼机会。
一举两得。
到了第二天,行装收拾完毕,陈晋留下一半侍卫,负责保护和协助大伯他们搬家、迁徙等。
他则与郭瑷分乘两辆马车出发,启程去往州城。
离开村口之际,不禁回头顾望,朝着送别的乡人们挥一挥手。
仿佛与过去告别,微微有些离愁别绪。
目送马车远去,乡人们情绪复杂:有不舍、有羡慕、有忐忑、有惧怕……
赵县令被杀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了。
第一反应,众人都是欢天喜地。
他们深受压迫剥削,苦赵县令久矣;
第二反应,就变得担心畏惧起来。
毕竟死了一位七品县令,而且似乎与乡上有些牵连,万一朝廷震怒,发兵来剿,该如何是好?
转念又想,如果此事真得是陈晋做下的,自有陈家在前头顶着。况且陈晋是认祖归宗的人,身份地位大不相同,有门阀作为靠山,肯定能把事情摆平的。
说不定,还是上面的意思呢。
否则的话,单靠陈晋一个人,即使高中解元,也不可能是赵县令的对手。
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,又手握实权……
众人怎么想,陈晋俱不知道,也不在意,只坐在马车内休息养神,然后破解禁制。
这一路无话,也是平平安安的。
就在抵达州城的前一夜,终于大功告成。
通过不懈的努力,壶天袋口的那道毒蛇禁制被破解,门户打开,显露出藏在里头的事物。
最先映入眼帘的,依然是金光灿烂的一片,一块块金条堆积如山,瞧着就令人目眩神迷。
在这王朝盛世,金银财宝,始终属于硬通货。
不敢说能买到任何东西,但大部分的东西,都有着一个价格标签贴在上面。
有时候不是买不到,而是给的价钱不到位,如此而已。
和古先生的那口壶天袋差不多,马老的壶天袋中,金条也是占据了三分之二左右的空间。
看来这些旁门术士都有敛财藏宝的习惯。
实属正常。
仙道缥缈,长生遥遥无期,到头来,想要养老,想要后半辈子衣食无忧,还是赚钱最重要。
陈晋目光搜寻,很快找到一卷古朴的帛书,念头一动,将之摄出到外面来。
《三千红尘遁身术》。
他精神一振,检查无害后,开始翻阅。
一看之下,得知这是一门关于如何收敛气机,隐藏身形的遁法,也就是凡俗市井中津津乐道的《隐身术》。
只可惜,马老获得的这份为残本,并不完整,多有语焉不详之处。
虽为残本,但只要是真本,就能进行修炼。
至于最后能学到几分本事,就得看个人的天赋悟性了。
陈晋吸一口气,当即坐得端正,摒弃杂念,开始学习起来……
……
州城,陈氏祖地。
议事大厅,灯火通明。
气氛颇有几分火药味。
“陈晋这是要干什么?简直胆大包天,无法无天了!”
第二房家主陈寿治率先发难,神态激动,白胡子都翘了起来。
“可不是?他这般做法,等于坏了规矩,太不顾大局了。这样的话,很容易会激发两家矛盾,继而全面开战,那就不可收拾。”
说话的是第四房家主陈寿全。
第三房家主陈寿斌望着陈寿年,沉声发问:“老六,现在大家都在这,面对列祖列宗,你对灯火说,这件事,到底是不是你的指使?”
陈寿年坦然道:“不是。陈晋这趟衣锦还乡,我对他的嘱咐只有八个字‘一路平安,谨言慎行’。”
陈寿斌哼一声:“如果没有你的授意,以及派遣人手协助,光靠陈晋一人,怎么可能做得成此等大事?”
陈寿年一耸肩:“对呀!既然认为他做不到,为何你们都一口咬定是他做的呢?就不能是别人?赵家向来骄横,树敌众多;赵五郎施政严苛,害得百姓家破人亡,民众恨之入骨,想杀他的人多得是。”
陈寿治冷笑道:“普通的人能得手?”
陈寿年淡然道:“那赵五郎虽然文武双全,但也只是血肉之躯,挨一刀会伤,受一箭会死,有什么大惊小怪的。”
“谍报信息说得很清楚,赵五郎乃是被神法害死。”
“这就更好解释了,陈晋堂堂读书人,新科举子,你认为他会神法?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,王朝禁令,为官者能文武双全,能炼气养生,但不许修习左道神法。犯禁者,轻则罢黜,重则视为妖人,直接问斩。”
上首的老族长陈寿齐一摆手,开口道:“老六,你不用拿朝廷禁令说事。政令法规,哪一条允许官员们贪腐了?可还不是蔚然成风……不对!现在咱们聚在一起,要谈的不是那些事,老六,你勿要顾左右而言他。”
陈寿年很无辜地道:“我从没有岔开话题。我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白:首先,赵五郎被神法害死;其次,陈晋不会神法;最后,我派遣护送的都是武者侍卫,根本没有会神法的。而且我家里的情况你们也清楚,供奉都养不起了,去哪寻这么一位神法高人来?”
诸人闻言,面面相觑,沉吟起来。
皆因陈寿年所说的有理有据,合乎逻辑。
陈寿齐伸手撸了撸胡须:“如今的问题是瓜田李下,陈晋的嫌疑太过于明显,很难自证清白。”
陈寿年冷笑一声:“族长,请问一句,为何陈晋要自证清白?就因为衣锦还乡,碰巧赵五郎被杀,他就成为嫌疑人了?赵家方面如何怀疑,是他们的事。咱们自己怎地也怀疑上了?岂不是惹外人看笑话,令自家人寒心?”
陈寿齐解释道:“老六,我不是那个意思。你应该明白此事非同小可,性质极为恶劣。不管是赵家,还是朝廷,都会缉捕严查。在此之前,咱们是不是应该先问清楚,通一通气,好有个应对之策?”
“所以呢?”
“今晚在这,灯火在上,我们问过你了。他日等陈晋回来,我们会带他进入祠堂,当着宝鉴问他,只要通过了问心考核,就表明此事与陈晋无关。赵家方面,朝廷方面,宗族自会出面应付。”
陈寿年目光一闪:“那就等陈晋回来后再说。”
陈寿齐正色道:“老六,此乃族规,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族规之上。否则的话,坏了规矩,人心就都坏了,再无法约束起来。”
陈寿年点点头:“我明白。”
第二天晌午时分,陈晋一行进入州城,返回祖地。
首先回到陈寿年的府上。
陈寿年满脸笑容地接待,命令厨房设宴洗尘,并留陈晋在厅上喝茶。
他则来到后面,单独接见苏振,听取汇报。
苏振毫无隐瞒,原原本本地将事情经过道出,主要两件事,一件是陈晋拔刀斩杀恶犬;一件是陈晋金蝉脱壳地留在县城,命人在乡上设伏,精准伏杀了马老。
而就在当晚,赵县令横死。
听毕,陈寿年心里已经有了几分猜测。
第一件事不算隐秘,毕竟有那么多人旁观目睹;在第二件事上,陈晋用的招数不算多高明,但十分巧妙地制造了一个不在场的证据。
有些事情,证据其实不重要;
但有些时候,证据又很重要……
看似矛盾,实则能够统一理解。
事到如今,陈寿年所能想到的,要么是陈晋深藏不露;要么是陈晋身边另有高人。
他早知道陈晋身上藏着秘密,却没想到这秘密藏得这么深,这么大。
一不留神,就整出件大事来。
堂堂名门嫡传,七品县令主官,不明不白地死在县衙后宅,肯定会令朝廷震怒,派遣巡抚钦差下来办案。
到时候,不知会掀起多少风波,又会牵扯多少人员?
但转念一想,此事最为精妙的地方,在于赵五郎是被神法害死的。
自从大乾立国,一直以来,对于旁门左道,以及野庙淫祀等都治理甚严,每隔数年,便进行一番镇压清剿。
连番清剿打击之下,使得那些奇人术士难以立足,居然纷纷投靠到门阀中来,成为门客,或者幕僚。
渐渐地,就形成了当前的局势。
有了诸多门客幕僚的加入,名门世家的势力开始膨胀起来,隐隐成为王朝隐患。
其实庙堂之上,也没停止过对门阀的打压。
只不过很多问题都是从当年开国之际便遗留下来的,尾大不掉,无法轻易解决。
到了如今,帝王家内部同样问题丛生,正应了那句老话: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。
言归正传,陈寿年琢磨着其中要害关节,让苏振下去后,再来找陈晋到书房叙话,开口便问:“陈晋,你对于人道中兴是甚看法?”
陈晋知道其意有所指:“请六大爷赐教。”
陈寿年看着他,慢慢道:“是法度、是礼制、是道德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