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 千处寻师千处降
    曹空此番向东而行,少行山水间,多走人间烟火处。
    不觉间走入了一村镇。
    小镇颇为热闹,行人络绎不绝,叫卖东西,极具特色。
    “卖~~~豆腐~~~~嘞。”
    “小鸡了哦~~卖小鸡了哦~~~”
    “冰葫芦嘞~~~一文一串嘞~~~~”
    更有不少处炊烟缓缓升起,乃是有人家欲做饭。
    曹空听着叫卖声,遥望炊烟,好似嗅到了其中的红尘气,觉此心被抚,宁静祥和。
    遂轻笑了笑,安步当车而行,双目游览两侧百态,觉人间有趣。
    忽的,前方突然窜出来一个女童正在向前奔跑,时不时的发出笑声。
    “爷爷,快来追妮儿。”
    很快,女童便越过曹空,向前奔去,其身后乃是一老者在追,衣着华贵,可知家境殷实。
    只是追着追着,这老者渐渐放慢了脚步,目光牢牢的粘在曹空面庞上,面露怔怔之色。
    “道~道长~”
    老者如是说道,紧接着,浑身一激灵,便要向前跪拜,以求随其修行。
    年少时家贫,故而渴求金银,如今年迈,身体渐不如前,越发的怀念年轻时的感受,渴求···活着。
    可当他迎上曹空的目光,清澈至极,不染一物,好似头顶上的天穹一般,至高至净。
    不由得,嘴中的话卡在喉咙里,难发一言。
    曹空望着这位当年的“故人”,感其身躯中的郁郁之气,遂轻摇手中扇,有丝丝缕缕的白息飘荡,温和道:
    “这些年,过的还好吗?”
    樵夫回忆这些年的经历,又看了看前方的孙女,脑中如同醒悟一般。
    是啊,自己已经得到了年轻时最想要的生活,可之后心中的贪欲和悔意却是越发滋长,以至于心难安宁。
    如今被当年道人叩问,方知··人心不足蛇吞象,如此已失真谛。
    毕竟,错过就是错过。
    遂不再耿耿于心,而是隔着人群,对曹空作礼而行,虔诚庄重。
    曹空微微一笑,复向前行,身影消失人潮之中。
    那女童折返而来,看着自己爷爷,疑惑道:“爷爷,怎么感觉你和以前不一样。”
    “哪里不一样?”
    “眉头不再皱着了。”
    老者哈哈大笑,也不回答,只是道:“走,妮儿,爷爷带你吃葫芦去。”
    女童眼睛发亮,呼唤雀跃。
    ······
    自遇当年樵夫后,以鸿鹄翎羽加之敕令音,行问心之举,曹空复于人间行。
    多感红尘之气,见人间烟火良多。
    他不禁去问,何为人间火?人间火甚是微渺,又如何去炼神鸟翎羽?
    这个问题,在曹空的脑中久久回荡,且行且思。
    这一行一思,便是七年之久,此间已至南赡部洲,串长城,游小县,穿州过府,于市井中,见惯诸般态,心中隐有所悟。
    人间火,绝非是凡火之表象如此简单,而是另有奥秘,只是此奥秘,他尚未发觉。
    但曹空也不急,因他知,此般修行,非是靠时间可以推动,而是需顿悟。
    于是又游历两三年,当过铃医为人治病,和行商一同而行,甚至有时兴起,于街头卖字换钱。
    说来有趣,有贾商见曹空气度不凡,容貌清俊,便心生好感,直接扔来一大锭银子买下曹空写的所有字,还要招赘曹空。
    惹得曹空拿了银两留下字帖,便连忙收拾铺盖走人。
    当然,那贾商也绝不亏,曹空所写之字,虽未可以动用道炁灵韵,却也不凡,安置家中,可镇宅辟邪。
    若真论起来,一字即千金。
    一日,曹空背着行囊,行于一片陌生的大地上,天上忽有乌云被风刮来,浓厚的仿佛要坠落下来一般。
    很快,丝丝缕缕的雨水滴落,渐渐连成一片,很快就倾盆而至。
    曹空见雨甚大,又望前方有一破庙,便起了闲心,欲行小楼一夜听春雨之事,也算的是雅事一桩。
    遂入了庙中,也不避讳地面多灰尘,便坐了下来。
    听着外面淅沥沥的雨声,心愈发的静,觉天地应也得静。
    忽然,一行人闯了进来,望上去乃是中年模样,身穿麻衣,背着筐篓。
    麻衣男子刚一进来,便连连道:“生火生火,赶紧生火,好冷的天啊。”
    曹空听于耳边,心中忽有一道灵光闪过,只是又觉有所隔阂。
    遂见麻衣男子取来火折子,又聚来干草,小心翼翼的一吹,顿有火苗生出,丝丝暖意流露。
    麻衣男子连忙将湿了的衣裳靠近火焰,面上流露舒适笑容。
    踏踏踏。
    又有一伙人来到,一个个身上皆湿,那人热情招呼:
    “诸位兄台,我这里有火,如不嫌弃,一起来烘一烘,取取暖。”
    新来的那伙人各个面露笑颜。
    说罢,麻衣男子亦邀请曹空,曹空心念一动,也便去了。
    庙外雨声不绝,庙内人内围火取暖,一个个脸有喜色,他们明明各不相识,此刻却融洽的聊着天。
    有人道,要用火煮汤来暖身子以防风寒,有人道身上带米,可烘熟分食。
    曹空听着众人的话,望着摇曳不定的火焰,觉自己好似把握了什么东西,却又没有完全握住,觉心中有迷雾遮盖。
    那麻衣男子,忽的道:“有火真好。”
    其余人附和:“是啊,逢此大雨,幸好有火。”
    麻衣男子微笑,竟吟诵道:“三皇之首,人祖燧皇,钻木取火,功德无量,
    改天换地,文明开张,熟食壮体,人兽揖让,结绳纪历,共尊天皇。”
    此歌谣一吟,曹空闻之,内心为之一震。
    此歌谣,好似一道闪电,划过他的心间,将那关乎人间火的迷雾尽数吹散。
    世有天火,地火,木火,三昧真火,可首次掌握在人们手中的,却是人间火。
    人间火虽凡火,却寄托无量众生之希望,乃具文明之象。
    众生以人间火驱散黑暗,驱赶野兽,取暖熟食,冶器为用,方得如今之盛。
    故人间火,虽名为凡火,可于众生而言,却是五火之中第一重。
    一念起而天地宽,曹空一朝顿悟,日后五火七翎扇的炼制,对他而言,不再有阻碍。
    当即站起身来,欲对那麻衣男子而躬。
    却见那麻衣男子,化作清风,寂然不见,只是于原地落下一张简帖。
    上有四句颂子云:
    “吾察徒儿心有惑,故化应身来相言。”
    “此番得传休谢我,燧火本在你心中。”
    曹空感动无声,于原地深深一躬,心感师父对己身慈悲垂怜。
    千处寻师千处降,爱河常作渡人舟。
    莫过如此。
    “······”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