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8章 凤皇翎羽和道果(月末了,求票票)
    曹空心中微凛,精神凝聚,他自知所谓天地有劫。
    天地一成一坏,即为一大劫。
    此间共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,是为一元。
    故纵然他得了天仙,与天同寿,可也不过享寿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年,待到天地归墟,他亦要灰灰。
    而师父提及此,当是为指明接下的道途。
    果不其然,天尊继而道:
    “只是天地归墟,大劫降临,你仍免不了身赴劫难,唯有不断精进,证得“道果”,方可歷经大劫而己身不毁。”
    曹空继而道:“师父,道果为何,该如何证得?”
    天尊道:“若得道果,非独是精气神之存养,其真諦在悟,悟得大道,凝而为“果”,称之道果。”
    “如何去悟?”曹空心有迷惑。
    只见天尊时而看天,时而看地,时而看周旁种种。
    曹空略有恍然:“天地万物,无物不为道,无道不为果。”
    天尊頜首微笑。
    曹空一番犹豫后道:“师父,不知弟子如今一身法力神通,能做几何?”
    天尊笑道:“如今你以金丹道证得天仙,且有神通法宝傍身,只以此会元而论,三界之中,能降你者不多。”
    曹空心中一凛,自明师父何意,三界之中,恐有不少神仙,成道於此会元之前。
    好在曹空本就个安分的,心中也是早有猜测,故不觉有异。
    当然,日后若行於三界之中,还是要小心一些的好,毕竟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
    “弟子知晓。”曹空如是道。
    太乙救苦天尊微微頜首,忽道:“徒儿过些年,可是要去蓬莱。”
    “正是。”
    天尊听罢,脸上竟露出莫名的笑意:“此去蓬莱,若从海上归来,不妨再去一次五庄观。”
    曹空略有疑惑的看著。
    天尊似有感慨道:“你有“九霞”神通,此神通如天地八风一般,可不好修哦。”
    闻言,曹空仔细一品,隨即心臟一跳,已然明白天尊的意思。
    “这···不好吧。”
    一旁的九灵元圣贼兮兮道:“这有什么不好,镇元大仙可是淳厚君子。”
    曹空作沉吟状,合著君子可欺以其方唄。
    天尊抚须大笑:
    “徒儿安心,镇元道友只会喜你掌“九霞”。”又道:“徒儿且近前来,你得证天仙,为师自要有所表示。”
    曹空喜而向前。
    天尊遂作仙人抚顶之势。
    曹空不觉有异,只因他寻木母黄婆之时,亦是抚顶。
    而后感天尊一抓,头颅微痒。
    “徒儿且看。”
    曹空抬首,但见天尊手中多出一物,乃是一羽,此羽五彩斑斕自有神圣之气。
    便是曹空所见过的大鹏,孔雀等等翎羽,都感在此翎羽之下,不能及也。
    “这是,凤凰翎羽!”曹空惊喜而道。
    七禽之中,最难得之,莫过於凤凰翎羽,万物有走兽飞禽,而凤凰则为飞禽之长,可知其地位神通。
    天尊含笑:“正是,不过此为凤皇,非凤凰,凤凰者,有雌雄之分,雄为凤,雌为凰,此羽只算其一。”
    “那徒儿如若炼五火七翎扇,使其彻底功成,是否还需集齐凰羽。”
    “然也。”
    曹空失笑,这恐怕就是所谓的四大天师有五个,七翎宝扇有八根。
    天尊道:“徒儿且去吧,你初成天仙,当需静修养性,以全根源,补仙体。”
    曹空低头称是,再度睁眼之时,发现已重回折岳洞中。
    面前有一翎羽,赫然是凤皇翎羽,笑逐顏开。
    曹空歷经人间三万刻,夺天上万万年,乃为自身之气机与天地之气机所结合,故根源有空,当采天地造化,日月精华以全。
    故多於山上静修,日日有精进,不觉已过一年。
    此间亦多以三味真火炼製鸿之羽,宝扇渐成,再有个小几十年便可。
    同时多体悟“九霞”神通。
    此神通,不亚八风,妙用甚多。
    可采霞於体,化作霞衣,有防护之用,等閒术法不能破,且有万法难侵之效。
    可谓水不能侵,火不能害,刀兵不能加其身,邪祟不能近左右。
    且此霞衣,非只是现於肉躯,更能护住阳神。
    君不见,曹空金性之中的阳神小人,已经悄然穿上一件新衣裳了。
    此九霞神衣,更能无时无刻的汲取地脉之气和天上霞,以滋养肉身,精进道途。
    於防护和修行上有独到之处,至於攻伐,则可將九霞之光拋出,可化神山压人,威力亦是无穷当然,若是修此神通,也是颇为艰难,起码这一年来,曹空不过使其推进些许。
    於是道人心念,五庄观,日后看来是要去一趟了。
    嗯~不为別的,只为看望长辈~对,就是这样,
    又二年,曹空根源已全,犹如圆满,且日子渐近三年前所说的讲道之日。
    隱雾山中,凡生灵智之精怪,皆计日以待,觉此为大造化,不容有失。
    至於隱雾山外,则陆陆续续也走来了些精怪,不多,约数十之数。
    毕竟曹空於风中传语,有精怪听了,心嚮往之。
    有精怪听了,则不以为然,或觉安於山中更为舒坦,不必去吃那跋山涉水的苦。
    此为缘法使然。
    只见万里之处,有一地,有一精怪正於山水中行。
    此精怪形如烧窑卖炭的,整个是黑的俊俏,看上去憨態可。
    可偏偏又身穿儒士衣,绷得紧紧的,走起路来故作文人姿態,身后背书筐,让人望之而笑。
    若问此怪何处去,乃生性爱洁,欲寻一福地洞天处,寻三两知己好友,从此閒读诗书悟道理。
    此怪忽闻远方有疾声,定晴一看,乃是两妖,一者狼首人身,一者蛇身人首。
    但见此二妖行色匆匆,衣袖中竟掉了一灵草。
    此黑怪连忙捡起,高声道:“两位兄台,你们的灵草掉了。”
    这二妖身形一愜,连忙折返而回,口中连道感谢,可一看此黑怪模样,竟皆不由得一笑,心中大生好感。
    於是问道:
    『这位兄弟,我二人三年前,偶从风中闻得一神仙声,言及三年后於隱雾山讲道,
    故带了这灵草,准备献於神仙以听道,你可愿与我二人一同。”
    黑怪闻之,心中大喜,连连道:“愿意愿意,我平日颇爱文墨。”
    那二人大笑,觉得投缘至极,遂和黑怪结伴而行,一路向西。